欢迎光临bet36在线开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共九江市委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三农新跨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

bet36在线开户 www.ntyuxiu.com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0日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在决战大工业中做强农业,在打造大门户中繁荣农村,在改善大民生中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多种困难风险,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十二连快,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与此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方面,惠农政策持续加力,补足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共识,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推动力更加强大;双核战略加速推进,反哺实力不断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牵引力更加持久;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源动力更加多元。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抬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稳产量保供给、提质量保安全的难度加大;政策拉动效应递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加大。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强农思想不松懈、富农举措不减弱、惠农力度有增加,切实拉长农业这条五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转型增效益、强基促统筹、改革添活力、增收惠民生的总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驱动、双促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力争农民收入提前翻番、贫困人口提前脱贫,确保我市广大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一、围绕建设农业强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产能的思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粮棉油生产,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凸显特色的思路,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全市重点发展环鄱阳湖水产、环西海林果、中西部山区油茶、庐山和幕阜山茶叶、沿昌九花卉苗木、城郊蔬菜,以及修水蚕桑、瑞昌山药、德安蛋鸡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形成结构合理、品种多样、质量优良、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资金、科技、人才、信息集聚,深入实施百县百园工程。加快推进瑞昌赛湖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共青城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示范园区要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要求,因地制宜建好农业种养区、农产品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四型农业。以园区为载体,引项目、强龙头、创品牌,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发展水平。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2016年全市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70个,力争每个园区有1-2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落地。

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服务业的方法经营农业,以绿色化的思维拓展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业有机整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改、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到2020年,全市共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0家,过10亿元的10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快递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与衔接。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点,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物流配送网络。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4、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统筹土地整治、标准粮田、坡耕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快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推进统一上图入库,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190万亩。永修、都昌等产粮大县要整合资金建设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样板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内剩余项目及列入十三五规划项目,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2016年全面完成1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6.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9万亩。健全专家+基地+示范户+辐射户农技推广模式,提高良种、良法、良技推广应用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结合,提升水稻、油菜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产粮大县要依托大户加快水稻机械烘干点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探索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气候资源监测和开发利用,增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5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步伐,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打响鄱阳湖牌、庐山牌农产品,2016年新增三品一标和省级以上品牌50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综合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回收与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腐熟等技术,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筑牢农村生态屏障

6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镇村联动发展,大力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基础村点建设。加快82个重点镇的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重点镇市容提升、人气提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绿色中心村规划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等七改三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宜居性,2016年全面完成87个中心村、830个新农村点建设任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点的布局,注重特色村、文化村、民俗村的保护与提升,打造一批宜居宜游特色村庄。加大贫困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新农村建设点向贫困村优先安排,着力改善宜居贫困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强化乡镇两所一队建设和新户型推广,推进农民建房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7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按照以一体化为方向、减量化为核心、资源化为手段、无害化为目标的总要求,因地制宜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等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各县(市、区、山)要按照县域农村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落实资金,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农村环卫队伍建设,确保2016年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农村保洁员自然村庄两个全覆盖,力争8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武宁县、共青城市、庐山区等8个县(市、区)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完成15个百强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实现正常运转。

8、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强化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防盗、防虫工作,加强鄱阳湖候鸟和湿地保护;加快森林城市创建,确保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推进镇村绿化美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风景林建设,2016年完成冬春造林21.4万亩、封山育林10.6 万亩、森林抚育61.4 万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工业和农业节水力度,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创建;加快环鄱阳湖及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长江河道和鄱阳湖采砂统一管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37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

9、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重点抓好25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2016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广配电网整乡整镇建设改造,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加大农村广播、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快递网点等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解决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程。

三、围绕率先全面小康,增进农村民生福祉

10、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富民工程,扶持发展一批种养、加工、餐饮、休闲养老、特色旅游等专业村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加大对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教育力度,2016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000人、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800人、雨露计划培训6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增收。保障和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释放财产增值潜力。

11、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围绕三年率先脱贫目标,全力推进333个贫困村、24.09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和因地因人施策的要求,对有劳动能力、缺乏致富手段的,帮助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筑牢底线,由社会保障托底;对生存发展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库区,通过整体搬迁进入城镇、中心村集中居住。力争通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到2018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提高脱贫工作在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12、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享有城镇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保障实施范围,按规定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申请城镇公租房。扶持进城农民就业创业,免费为进城农民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介绍,提高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探索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有效途径。

13、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实施农村教育专项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支持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优秀教师到贫困边远地区开展多形式支教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深化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城乡对口支援、扶持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公有产权的标准化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小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农耕文明、乡土文化。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供养托养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

四、围绕增添发展活力,加快农业和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14、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总结验收,确保发证质量。总结推广武宁县、庐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抓好其他县(市、区)试点,到2020年基本完成成员界定、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股权量化工作,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继续开展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全面铺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星子县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与全省农村“三资”监管平台联网工作,对村集体“三资”的处置、经营、收益等行为进行监督。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抓好市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试点,逐步建立统一规范、联动共享的市、县、乡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探索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促进农村抵押物创新。

15、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制定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加快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2016年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家。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代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和规范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6、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新型联合社治理体系和新型社有企业运营体系,着力打造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城乡流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合作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农场企业化和垦区集团化改革进程,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发展集团公司+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强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土地、山林、水面等农垦国有资源的确权登记发证,积极探索盘活农垦资源的有效途径。

17、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和创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村镇银行设立步伐,2016年实现县域全覆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业农村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大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质)押贷款试点。支持农业产业的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发展,推动科技、创意、资本与农业的全面对接。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挂牌)融资,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建立健全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启动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基金和信贷担保试点。支持发展大宗农林产品和特色农业保险,开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农房保险。

五、围绕重中之重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8、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提升统筹协调、决策服务能力。要着力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派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提高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和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凝聚强大合力,确保三农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要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19、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积极稳妥开展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强化风险防范,提升支持的精准性,力争2016年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0亿元。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帮百企进千村联万户活动,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全面推行农村党建+”模式,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认真抓好乡镇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委书记。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优化农村党员队伍。保障村级组织各项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及服务设施。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县乡两级党委、纪委要切实履行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各项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贪污专项资金和吃拿卡要、欺压刁难群众等问题。

21、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按照法治九江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引导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档案建立工作,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与视频监控系统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整治农村黄赌毒、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种涉农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