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bet36在线开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粗浅思考

bet36在线开户 www.ntyuxiu.com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1日

蔡灿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活的灵魂。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短板,虽然现阶段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农村文化发展水平依然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想匹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农村文化落后或农村文化贫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有新村无新貌”、“有新村无新风”就是生动的写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农村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新农村建设。

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传统小农经济土壤上孕育的传统文化和形成的思维习惯,使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农村的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表现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生活观;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褔、重男轻女的生育观等。由于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使得广大农民市场意识缺乏,创新观念淡漠,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种传统文化与习惯思维的影响越深远,表现也越突出。

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严重缺失。农村文化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些乡镇的文化设施少而残,仅有的不仅设施陈旧简陋,而且多年没有得到维修改善,多数早已人去楼空。村一级的文化设施数量更少甚至没有,农民难以正常地开展文化活动,现今,不仅农村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少得可怜,就连农村传统春节喜闻乐见的“舞龙灯”等活动极少看到。“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了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村成了被文化遗忘的角落,文化不仅冷落了农村,也冷落了农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开展的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虽然对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只是“蜻蜓点水”,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严重缺失的现状。

低俗文化和迷信文化日趋盛行。农村文化阵地不为先进的、健康的、高尚的文化所占领,便会被落后的、腐朽的、低俗的文化所侵占。近年来,农村文化低俗化、迷信化风气日盛,许多农户家里一改过去张挂领袖像的习惯,庭堂上普遍供奉着“如来佛”、“财神爷”、“观音菩萨”等神像,信奉基督耶稣的也不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沉渣泛起,打牌赌博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贫困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状,摆脱农村文化贫困,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把握根本点,抓住着力点,摆正落脚点,扎实推进新农村文

化建设。

强化文化地位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我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被忽视了,农村出现了精神饥荒,文化贫困。目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存在应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道、文化建设见效慢多种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就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农村文化脱贫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纠正认识,转变观念,把农村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让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解渴、解惑、解压,解难,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愿望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重塑文化主体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文化的参与者。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脱贫的根本要求。只有作为农村文化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为此,我们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投入体系,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农民教育网,为农民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农民教育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自觉。只有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提高了,农村文化建设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农村文化脱贫就会大踏步前进。

健全文化载体文化载体即电视、广播、图书馆、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是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的平台。文化要发展,基础要先行。没有基础,没有阵地,没有平台,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物质载体,文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成为广大农民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脱贫,必须着力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各种文化载体。为此,我们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下功夫建好用好农村广播电视网、村镇文化站、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以及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做到每个村镇都有图书室、文化站(室),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不给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以可乘之机。
   
创新文化形式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现有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开始追求寓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形式,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农村文化脱贫的落脚点。为此,我们要以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组织一些层次高雅、内容通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要扩大覆盖面,增加频率,丰富内容。总之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把广大村民从牌桌上引导到书桌上来,从消极颓废的文化活动中引导到积极的、健康的文化生活中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品位,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