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益 琴
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盲目攀比、贪大求洋的错误观念,随意改变和破坏村庄原始风貌,建大广场、大景观、大牌坊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与农村形象很不协调,而且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难怪有人说,建设新农村好像“推土机”,“推平”了村庄的原本特质,丢掉了农村的乡土味道。一些村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原生态的东西正在慢慢消失,令人惋惜和痛心。
生态是九江的名片。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我市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诗篇”,农村是尤其重要的一篇。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五个好”要求,树立生态、节俭理念,注重延续村庄原始脉络,不搞推倒重来和大拆大建,留住传统村落的“原味”和人们的乡村回忆。如何做到生态、节俭,我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在规划设计上体现。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是关键。如果规划没有生态节俭意识,那么建起的新农村将成为“伪城市”,村不像村,城不像城,难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感。①因村而异。规划编制前,设计人员要深入实地探究村庄的历史脉络、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充分了解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根据这些因素来编制村庄规划,体现乡土性、地域特色和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尊重,而不是采用千村一面的模式化设计。②因势布局。规划中要根据村庄自然禀赋,在现有地形地貌、建筑设施、树木植被、池塘河流的基础上,就势顺势、科学合理布局道路、绿化、沟渠、活动场所等设施,尽量延续村落原始布局。③因势利导。规划既要遵从群众意愿,又不能盲目迎合可能出现的攀比思想和片面的审美观。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培育村民生态、节俭意识和审美观念,让村民自觉保护传统,自觉勤俭办事,树立文明新风尚。
2.在整治建设上体现。严格执行村庄规划,精心建设新农村点,努力呈现村庄的自然美、协调美、个性美。①自然美,就是尊重自然。慎拆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池塘护岸应尽可能采用生态护岸),少一点硬化、多一些绿化,少一点做作、多一些自然,少一点城建风格、多一点乡土味道,打造依山傍水、树木成荫、小桥流水的田园式村庄。比如永修的杨垄村,其村内及周边自然生态得到保护与适度开发,呈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②协调美,就是整体协调。倡导整乡、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成片整体效果。村庄新建内容风格尽量与原有风格保持一致,与周围环境融成一体,提升协调美感。③个性美,就是要有特色。农房建筑风格凸显九江地域特色,体现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的赣北村落风貌。引导村民采用本土树种、四时花卉和果蔬绿化美化庭院,打造美丽花园、美丽菜园和美丽果园,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保护、挖掘和利用好村庄古树、老房子、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村庄。如都昌鹤舍古村、修水箔竹古村、武宁齐家中心村,让人们去一次就能深刻地记住。
3.在环境治理上体现。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是环境卫生整治。通过两年来的治理,我市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反响很好,整体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二,需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首先要抓好保洁员队伍建设,及时兑现保洁员工资待遇,使村庄垃圾有人管,做到日产日清;其次要积极推行第三方治理和农村保洁收费,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要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推行垃圾二次分类法(即群众初次分类、保洁员二次分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同时,高度关注并尽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先行先试,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前期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目前,德安县已经在几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值得各地借鉴。
4.在资金投入上体现。节俭不是简单,更不是降低建设标准。要坚持分类推进,对极少数既贫困、人口又少的村庄,主要保障村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对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庄,可尽力提高建设标准,加大美化力度,争创全省“最美村庄”“最美庭院”。①做到精打细算。坚决刹住贪大求洋、奢华攀比的不良风气,不该建的一律不建,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千方百计节约开支,做到“办事不欠债”。②注重就地取材。农村处处皆是资源,关键在于挖掘和利用。比如,绿化时可就近就地移植本地樟树、果树等树种;菜园可以利用农村富产的毛竹等原材料扎篱笆;拆旧时拆下的砖头、石块,以及农村丰富的鹅卵石,可用来砌坡、铺路;废弃的旧农具、老物件、坛坛罐罐或做装饰品,或用来种花、种菜,只要摆放整齐,即是一道美丽风景。这样,既自然,又节俭。③鼓励投工投劳。在调研中看到,一些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很高。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激发群众投工投劳自建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建设新农村,生态是根本要求,节俭是传统美德。探索和处理好传承与摒弃、人与自然、物质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更加清醒坚定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作者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部部长)